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D1uX76Ae8y1xpo_6XCsjw
原創(chuàng) 青衿的植物筆記
耬斗菜這個名字聽著是一種蔬菜,確實它是一種可救饑荒的野菜。《救荒本草經(jīng)》中記載:
耬斗菜。生輝縣太行山山野中。小科苗就地叢生,苗高一尺許,莖梗細弱。葉似牡丹葉而小,其頭頗團,味甜。
救饑:采葉焯熟,水浸,淘凈,油鹽調(diào)食。
耬斗菜的葉子為三出復葉,和牡丹葉子比較像,葉頂端較為圓潤,葉子味道甜,可食用。
雖然叫菜,也被當作野菜食用,但是,耬斗菜的顏值注定它不會只是下得廚房的一道菜,而必是上得廳堂的一捧花。
耬斗菜
耬斗菜
耬斗菜是毛茛科耬斗菜屬草本植物,基生葉少數(shù),二回三出復葉;小葉菱狀倒卵形或?qū)捔庑?,上部三裂,裂片常?-3個圓齒,表面綠色,無毛,背面淡綠色至粉綠色,被短柔毛或近無毛。
花3-7朵,傾斜或微下垂;萼片黃綠色,長橢圓狀卵形,頂端微鈍,疏被柔毛;花瓣瓣片與萼片同色,直立,倒卵形,比萼片稍長或稍短,頂端近截形,距直或微彎,雄蕊長達2厘米,伸出花外,花藥長橢圓形,黃色。
紫花耬斗菜
紫花耬斗菜
耬斗菜有一個自然變種,萼片和花瓣暗紫色或紫色,其他與耬斗菜一樣,叫做“紫花耬斗菜”。相比開黃色花的耬斗菜,紫花耬斗菜倒是更常見到,在植物園和潭柘寺都有看到,所以拍得也比較多一些。
耬斗菜原產(chǎn)我國北方地區(qū)、蒙古和日本,拉丁學名是Aquilegia viridiflora, 屬名來自拉丁語,意思是“鷹”,因其五個尖距很像鷹的爪子;種加名的意思是“開綠色花的”。
耬斗菜的英文俗名是 green columbine,columbine源自拉丁語 columba,意思是“鴿子”,因耬斗菜的花看起來像一群鴿子湊在一起。
自然,可以激發(fā)出人類無限的想象力。
紫花耬斗菜
紫花耬斗菜
小葉菱狀倒卵形或?qū)捔庑?,有圓齒
與耬斗菜長得很像的一個近緣種是華北耬斗菜,它的萼片是紫色,狹卵形,花瓣也是紫色,頂端圓截形,有距,距的末端呈鉤狀內(nèi)曲,雄蕊不生出花瓣。
我在國植北園看到了相似的,以為是它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不是,我看到的(下圖)應該是尖萼耬斗菜,特征如下:
基生葉二回三出復葉;小葉三淺裂或三深裂,裂片頂端圓形,常具2-3個粗圓齒,表面綠色,無毛,背面淡綠色;莖生葉數(shù)枚,具短柄,向上漸變小。
花3-5朵,較大而美麗,微下垂;苞片三全裂;鈍;萼片紫色,稍開展,狹卵形,頂端急尖;花瓣瓣片黃白色,頂端近截形,距長1.5-2厘米,末端強烈內(nèi)彎呈鉤狀;雄蕊與瓣片近等長。
尖萼耬斗菜
尖萼耬斗菜
尖萼耬斗菜葉子
尖萼耬斗菜
花距紫色,末端向內(nèi)鉤曲
尖萼耬斗菜也有一個變種叫黃花尖萼耬斗菜,它的萼片及花瓣均為黃白色,所以當我在同一個地方看到一種全身都是黃色的耬斗菜時,便以為是它,可是回來仔細一看,不一樣哦,最明顯的不同之處是花距:它的花距并沒有如尖萼耬斗菜那樣向內(nèi)鉤曲。
可能是某種園藝品種,看花距的樣子,像變色耬斗菜。
還看到了一種復瓣耬斗菜,顏色更為艷麗豐富,花型已經(jīng)不像耬斗菜,倒像薔薇或月季了,立牌名字是:閃爍復瓣紅白雙色耬斗菜。
據(jù)說耬斗菜的得名是因為它的花形很像中國農(nóng)耕時代的耬車的斗,我還特意去搜了一下耬車。怎么說呢,確實很像。如果你也好奇,就去搜一下嘍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(zhuǎn)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